时间:2020-11-27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运营)
编辑导读:应援文化是偶像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而应援文化的发展也催生了粉圈养号打榜的产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微博超话的控评和反黑。而最近,这股养号控评之风刮到了豆瓣,引发了粉圈与原用户的一场大战。本文作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对其背后隐藏的豆瓣困境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你们践踏别人的心血,跑到别人的空间里乱闹一通……”
“得闹大,闹出圈。但编辑圈伏不下身子,做不到227那种阵仗。”一位资深饭圈运营人士围观了豆瓣图书被“入侵”的全过程。
明星的微博评论区里齐刷刷的饭圈队列,让普通的“路人用户”早已见怪不怪。但当这一行为蔓延到豆瓣的书影音评分区时,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地震。
11月23日,《记忆记忆》的责任编辑@。在豆瓣上发表名为《来自一个编辑的心声:王一博的粉圈,请你们离我的书远点!!!》的文章,痛斥自己编辑的新书因为恰好是豆瓣新书推荐的第一个,“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明星饭圈年底养号的基地。
11月11日后发货,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赶上粉圈年底冲KPI,两天内多出近200条短评,标记记录几乎全是王一博粉圈养号!
在文娱行业不再唯流量是瞻,豆瓣评分成为明星们越来越重要的评判维度。粉丝们也多了一重KPI。
该编辑在文章中指出,按照明星粉圈目前的养号速度,养号者的废料评论会淹没读者真情实意的评论。“豆瓣上的这本书,已经彻底不属于作者、译者、编辑和读者了。”
11月24日晚,文章中被挂的王一博粉丝@夜航船 出面道歉,表示自己号召粉丝们养号的初衷是因为“王一博的作品被大量的打了一星“,于是想要“以毒攻毒”,号召粉丝力量“抵消”黑粉。
该粉丝在道歉文章中反省称:“我希望有人来共同维护自己喜欢的人,却忽略到了,当一部分人过大发声的时候,会掩盖到另外一部分人的正常发声。当我希望粉丝来和职黑比声音大的时候,会影响到其他人。”
11月25日下午,王一博工作室@YIBO-OFFICIAL发微博表示,强烈反对“养号刷分”、“评论注水”等扰乱平台社区生态和秩序的行为,并呼吁“尊重每一部作品,尊重每一位创作者,尊重平台社区规则”。
全现在联系采访了多位饭圈人士、图书编辑和豆瓣资深用户,试图还原一个三方视角下的“豆瓣保卫战”。
上述资深饭圈运营人士得知“饭圈触怒编辑圈”时表示,“那能怎么样呢,(编辑圈)太小众了,与粉圈对打,只能拿出比粉圈更凶残的方式。”
不只是《记忆记忆》这部俄国文学作品“不干净了”。
11月24日,新经典也在其豆瓣官方账号中发帖,表示自己旗下作品《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什么》短评区也涌进了大量注水短评。
图片来源:新经典豆瓣广播
豆瓣用户@燕仰 建立了《被饭圈用来养号的那些作品》,列出了友邻翻找出来的几部“被污染”的作品,包括法国作家塞利纳的《死缓》、英国作家威廉·博伊德的《凡人之心》等小众书籍。
只因为这些新上架的书籍被豆瓣系统重点推荐,排到了榜单前列,便沦为了养号者增加活跃度的“重灾区”。养号的粉丝按照粉头安利的步骤,一步步侵入了本用于交流读后感的豆瓣书影音评论区。
打开这些书籍的最新短评,就能看到一些新号毫无信息含量的评论。
一周热门虚构类图书top3《凡人之心》短评
再点击进入这些号的主页可以发现,它们大多于今年新加入豆瓣,选择评论的都是豆瓣榜单上近期最为热门的书影作品,或是国民度高的经典作品。
《气球》也是一周口碑电影榜top2
全现在发现,微博上粉丝大号会出详细的“养号教程”,为了“守护偶像的作品”。
粉丝大号出“养耗子”教程
继蒸煮、zqsg、nbcs后,粉圈新黑话再添一员。
耗子,即“号”的谐音。这一不知所云的谐音称呼的发源地来源于“猫猫”等王一博大粉们,她们在微博超话下贴出教程,为不懂豆瓣App玩法的小粉丝热情“扫盲”,手把手教学“如何养活一个耗子”。
这一行为也并不只限于王一博粉圈。
全现在搜索“豆瓣养号”发现,在此事爆发之前,王俊凯、邓伦、肖战等明星粉丝也有“养号”行为,但因为多在小组内圈地自萌,因而未得到大规模的关注和“豆瓣原住民”的反感。
11月24日,“图书编辑怒斥粉圈”的事情在豆瓣发酵后,有豆瓣用户贴出了《细数:王一博肖战蔡徐坤朱一龙三小只李现任嘉伦热巴罗云熙等豆瓣养号的粉群们?欧美圈》的帖子,回顾了流量明星粉丝圈的“养号”行为。但这条帖子下却得到了粉丝们“勿要饭圈共沉沦”的反驳。
在粉圈,这一“挖坟”行为会被认为是“拉别家下水”。
多家粉丝都存在“养号”行为
“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被倒逼的,如果没有那么多恶意一星,可能大家也不会去(养号)”。
全现在联系上了多位王一博粉丝,她们纷纷表示,粉丝也是“不得已”,是为了对抗职业黑粉而“紧急团建”。
王一博的粉丝@丸子向全现在介绍,去年《陈情令》大火后,因为王一博传出绯闻女友,博君一肖CP粉集体转黑,专门开了黑料话题帖,并贴出王一博和因“眉有问题”大火的小吴对比照,称呼他为“吴博”。
一位微博上提倡豆瓣养号的“摩托姐姐”(王一博粉丝称号)也表示,自己养号的原因是“为保证作品分数不因为恶意低分下降”、“进行一些黑料澄清”。
豆瓣用户@企鹅一度因为豆瓣娱乐组“黑王一博的人太多了”,自己为了眼不见心不乱就卸载了豆瓣。这次再度回归豆瓣,是因为粉丝圈发现王一博的作品被打了一星,又恰逢临近王一博新作品《冰雨火》要上映,自己紧急被拉来支援,“万一被恶意打分,也能做对冲准备”。
“那粉丝就不能玩豆瓣了吗?”@丸子虽不赞成粉丝乱评小众书籍的做法,“的确会给别人带来困扰,挺烦的”,但她同时也不认为“刷分养号”的行为有何不可,只是选错了领地。“为啥不去给那种特别火的影视或者小说作品刷?”
这也并不是一家观点。图书编辑怒斥粉圈的事件蔓延后,就陆续有王一博粉丝在微博上提醒大家“不要去给小众书籍刷,尽量刷自己看过的”。
对粉丝们来说,保护自己喜欢的爱豆,养号为其反黑打分控评,是他们眼里的“正义”,或者说是被粉黑大战、恶意刷榜逼上梁山的不得已。但粉丝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养号行为的越界,会给其他圈层的兴趣爱好者带来冒犯和不适。
比起动辄百万打投团建的饭圈,豆瓣读书的圈层显得小众而安静,但却有着一批忠实高质量的兴趣用户。
豆瓣读书深度用户小曾告诉全现在,在豆瓣上读书标记的用户不多,豆瓣读书常常几十条,多的就几百条。所以短评可信度比较高,多是真心话。文治图书编辑于北也向全现在表示,一般在豆瓣上,200-300条评价就可以初步去判断一本书的质量。
但这种平静最近却被粉丝们的疯狂养号频频打破,并且逐步升级。不少用户将其形容为“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留下的是一堆垃圾”。
于北此前也遇到过类似的现象。他最近负责的一本东野圭吾的新书《信》下面,一些读者和编辑写的评论,被别人复制后,又再发上去。当时他还有点纳闷,后来才明白原来是粉丝们在养号。
一位知晓此次事件内情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之前其他书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数量很少,有的点进主页就会发现这个账号可能无论给什么作品打分都一律打三星,评语就是“很不错”这种非常随意的短评。但这种养号难以识别身份。最近这次事件,是他第一次遭遇大规模的养号水军。
“可能是因为时机问题,当粉丝在微博上发起号召向豆瓣进军的时候,正好点进豆瓣新书速递,第一个是《记忆记忆》,当然同时排在第二第三的书也遭殃了。”
养号的粉丝们或许并不清楚,一般在新书期内,编辑会特别关注负责作品的豆瓣评分和短评,基本上“每天都会去看”。
“一本新书在网络上的口碑怎么样,作者和编辑是非常在意的。豆瓣在口碑上也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因为评分相对比较客观公正,豆瓣在新书的口碑和宣发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平台。尤其是文学类的书籍,因此豆瓣本身的编辑用户就特别多,尤其是90后的年轻编辑。
编辑小李回忆,这件事最初引起他的关注,是三天前他看到一位浦睿的编辑在豆瓣上吐槽书籍《凡人之心》被养号的水军盯上。在他的这条动态底下,另一位疑似也是同行的用户森森表示,首页上的书都是这个情况,他们准备上活动的几本书也一下子被拉低了2分。
在这些书当中,当时排在新书速递第一名的《记忆记忆》首当其冲。这位相关人士回忆:“当时我看的数据,其他两本书可能就六七十条,没有《记忆记忆》这么夸张。”
大量的养号水军评价,直接扰乱了书评的生态和可信度。
上述相关人士向全现在分析:“首先是在数据上非常不真实,尽管表面看评论数增加了,但可能得出的书籍评分和实际的评分不同,这样对于其他需要依靠豆瓣评分机制去判断作品好坏的人来说,分数就无效了。”
“其次,里面的评论大量复制粘贴或者和书籍完全无关,除了最高赞的几条短评外,真实的短评被夹杂在水评论中,也导致不管是出版方还是读者都无法获得准确可靠有价值的评论。”
一位年轻的编辑向全现在表示:“编辑乐于见到读者对作品的评价。而如果一些人在书的内容以外的某些方面发表意见,甚至于完全与书无关的意见,则不仅会误导读者,也会阻碍编辑与读者之间的正常互动。”
虽然在关于此事的讨论中,也有人质疑现在也有不少出版社自己会买水军写有偿评论,给新书做营销。但相关人士明确地告诉全现在,《记忆记忆》“样书资金很紧张,更没有预算买水军。“
如今,因为事件的逐渐发酵,《记忆记忆》已经登上了豆瓣热门榜的第一名,不少路人乃至别家的粉丝被点燃情绪之后,纷纷跑去打分写短评,评论区已经成为粉圈和反粉圈情绪对立的战场。被卷入粉圈逻辑之后,对立双方已经模糊了面孔,只留下行为的高度相似性。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因为关注度的上涨,甚至还有部分声音嘲讽这位编辑是在蹭热度。
但相关人士表示,反向控评本质上也是刷分,最终会稀释真实的短评和评分数据,编辑们都最希望自己的书获得真实自然的反馈。“这件事或许看起来让《记忆记忆》关注度上来了,但其实新闻事件吸引的对象大部分未必是它的潜在读者,原本做这本书的初心也是想抵达那部分喜欢欧美严肃文学的人。”
“编辑自身也比较坚持自己的意见,她希望自己的书不要和粉圈产生关系。但目前的情况是,水评仍然在增加,很多人甚至可能会选择不评论,直接打分。”这位相关人士最后无奈地表示:“这本书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它只是变成了一种表达的载体。或者说控评就是一种机械写作。”
显然,在发酵到微博之后,这件事已经不再是编辑和王一博粉丝之间的矛盾,而是逐渐扩散为了豆瓣书影音用户群和粉圈之间的矛盾。
控评本身作为粉圈文化的代表,长久以来就在微博等平台为路人们所不满。在这些平台上,但凡和娱乐明星相关的内容,评论区往往全是清一色的“复制粘贴式”文案,真正有效的评论信息空间被严重挤压。
“什么时候能生产出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AI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们离生产出无法通过图灵测试的活人,已经不远了。”用户“柴油动力大猫咪”如是吐槽。把自己活成了AI,是这些控评粉丝们的真实写照。
豆瓣大v相继转发
博主@库特纳霍拉的骨头 的发言则更为直接:“不要动不动就XX比粉丝高贵好吗,这不是高不高贵的问题。这是当一个人发言时,他是作为一个机器还是一个活人的问题。人们总是希望和活人交流,你是人,不是工具,不要像工具一样刷无意义的数据。”
但相对于已经“沦陷”的平台,豆瓣曾经被看作是“互联网的最后一片净土”。
博主库特纳霍拉的骨头就在微博上表示:“豆瓣冷门条目的爱好者之所以抵制养号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高贵,而是因为我们已经很卑微了。中文互联网给冷门书影音爱好者纯交流空间很少,几乎可以说唯一有效的交流空间就是豆瓣条目。书影音是一个活人最后其实也是最便宜的抵抗被工具化的方式。”
全现在在此前的报道中提到过,作为依靠书影音起步的兴趣平台,最初在豆瓣上,寻找资源和发现兴趣的书影音、博客等用户是主流。当时像小组这样的社区产品,属于非算法逻辑的另一种产品。虽然书影音用户和小组用户差异大,但通过网页频道和兴趣推荐,不同趣味的用户可以做到相安无事。
但近年来,随着豆瓣对于小组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到2018年豆瓣APP6.0发布后,小组取代了之前居中的“书影音”频道,占据了新的C位。对豆瓣而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视社区产品的发展,相比书影音,显然更有利于吸引新用户,提高自身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
虽然从用户增长的数据来看,产品的改变给豆瓣带来的回报并不算明显。豆瓣今年7月的月活为641.6万,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0%,距离2016年都有近两百万的差距。
但这样的改变,却直接加剧了新老用户之间的矛盾。豆瓣资深用户纸艾特笔在此前接受全现在的采访中就表示:“这几年肉眼可见,小组用户跟书影音用户冲突越来越多了。小组越来越火,两方用户区隔不开。”而最主要的冲突就体现在一些粉圈用户对于书影音的控评控分。
一位身为王一博粉丝的豆瓣深度用户表示,八卦小组和明星出演的影视音乐向来是粉黑的战场,所以真实用来标记书影音记录的人和八卦小组的成员一直有这个矛盾。
在此次事件不断发酵后,豆瓣读书也在当晚发布公告声明,在收到投诉后,已经陆续清除了这部分垃圾数据,并且把相关账号永久标记,未来的评分评论也将视作无效内容处理。未来豆瓣将严厉打击任何“养号”及组织行为,也呼吁用户“来到豆瓣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刷分,而是为了分享你最真实的热爱”。
自称王一博理智粉的@企鹅 在整个养号团建过程中,不断地“劝删”过于离谱的粉丝书评,尽自己的努力降低外界对其敌视态度。在看到豆瓣官方公告后,@企鹅 叹息道,“这样也好。为了不影响心情乃至工作状态,我以后还是不来豆瓣了。”
这场冲突至此告一段落。
不过,优化反水军机制或许能够缓解一部分矛盾,但用户之间的撕裂逐步扩大的趋势不会停止,豆瓣面临的困境依然还会存在。在粉丝养号、机器人账号更活跃的影音区域,还没有类似的处置机制。
可能正如豆瓣资深用户止文在知乎上写到的:“15年的豆瓣如何理解和安放年轻用户,既不影响社区氛围,又能顺应社区发展的大势,或许是豆瓣接下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赵小天 李当心;公众号:20社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e2NJG8JV_jymNEFM0jsMg
本文由 @20社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